文/賴永洲.阿特文創總經理
為什麼有些表演者的聲音可以千變萬化,完全聽不出來是同一個人發出的呢?
我們的聲音聽起來都一樣嗎?
每個人的聲音會因遇到不同人、不同地點、不同時間有所差異,無論是和另一半在公園裡散步、在公司向老闆報告業務、和朋友在餐廳聊天等。聲音傳達不只是語言,其中也包含情感與想法,主要看說話的人想表達什麼?

我們也可透過聲音激發想像力,或判斷人的情緒、個性、形象。舉個例子,當我接到某公司的客服電話,腦海中就浮現對方可能是在一個冷氣房裡,穿著公司的制服,但冷氣太冷,所以身上披著一件薄外套,然後用的是耳掛式聽筒,電腦螢幕顯示著客戶名單,桌上有一疊用廢紙做的筆記本,筆記本裡有一些文字記錄,也有一些是和客戶通話時,無意識畫下的幾何圖案或花花草草… 每個人的判斷或感受不盡不同,那我們要如何意識到自己聲音的不同?
可以先從「感受」開始,而非「練習」。若刻意從練習的角度出發,在發出聲音一瞬間,尷尬症就犯了。例如現在我們突然模仿蔡秋鳳唱歌,有些人才發出第一個音,就覺得這不是自己平常會發出的聲音,接著會一陣大笑或是害羞感出現。
所以初期以了解「自己」的聲音為主,透過感覺與觀察,會逐漸找到講話的共鳴的點、音調高低、呼吸長短、講話速度…等。逐漸了解「自我」後,再進行新的嘗試。
而我要如何進一步練習?
- 先準備一篇文章,不用太繞口或深奧。
- 心情放鬆(攸關呼吸),臉部肌肉放鬆。
- 緩慢清楚唸出文章,不要越唸越快。
- 唸的過程中,感受自己的嘴型以及發音位置。
透過以上步驟,能讓自己發現一些有趣的地方或問題,比方說我的音頻是低的、我的氣不夠、我咬字不清楚...等。接著再換另一個方式唸,把音頻提高一些、吸氣再大口一點,特別調整自己嘴型或捲舌音等。
當你發現比較明顯的問題時,再進一步練習來矯正不同的缺點,像是透過運動來加強自己的肺活量、練習繞口令讓嘴巴更靈活。
而有關於「咬字清楚」這個問題,無論是當專業的演員、配音員、主播…等等,都是必要的,因為要讓所有觀眾/聽眾都能清楚聽到你傳達的訊息。
就算是演員要扮演一位講話有些口吃的角色,它的基本發音還是清楚的。
正確地善用聲音,將有助於提升我們的人際關係、自信心。而當我們在不斷練習的同時,也要提醒自己,聲音是一種傳遞的媒介,它傳遞的是我們的情感、思想,所以在說話的前不妨想想,為什麼我要說話,我想傳達什麼,我想達到什麼目的,對象是誰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