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閉選單
2025/03/19
拿到劇本後,先別急著演!
文/賴永洲.阿特文創總經理

今天來談談關於拿到劇本後,初期常犯的錯誤。
剛接觸到戲劇的朋友,拿到劇本後,會迫不急待先看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在劇本裡的份量,同時快速地拿螢光筆將角色臺詞標記下來,接著馬上揣摩聲音、肢體、表情…等,透過大量「外在」的方式,挖掘關於角色的一切...



說到這邊我們先暫停,想想看,上面所說的有沒有一種即視感,有沒有少了什麼?
剛拿到劇本每個人都會有一種興奮與雀躍感,有些人會擔心臺詞太悶、不有趣,或在扮演過程中太無聊,沒有梗;相反的,也會擔心自己沒有好好詮釋劇本中所安排的各種幽默、悲情、哀傷、衝突…等橋段。但不管怎樣,說白了,每個人都想成為舞臺上最亮的那一顆星。

有企圖心是好的,但是角色的發展並非一蹴可幾,所以要從靜下心好好「讀本」著手,了解劇本要傳達的是什麼?

讀本過程中,會感受與發現每個角色的人生目標、上場目的、角色之間的關係,或是從其他角色的臺詞裡找到關於自己所扮演角色的性格。這樣,角色輪廓就會慢慢形成。

讀本是首要環節,如果沒有好好讀本,之後的各種創造就會不精確,甚至曲解原意。接下來,再去了解角色每場戲的行動、以及各種行為背後的意義,而行為的組成又包含性格、特徵、語調、慣性動作….

「找出台詞中的潛台詞」
一句臺詞若設定不同的潛臺詞就會展現出角色不同的狀態,甚至是角色的目標,當我們把一句看似正常的臺詞賦予不同的潛臺詞,就會產生不同的口氣與狀態,進而影響到對手回應的方式。

若我們仔細剖析每一句話、每一次角色與角色間的互動、每一個場景的目的與意義,不斷深入地做研究,就會發現有太多的創意隱藏在這過程中。而這些被挖掘出來的創意,遠比我們只透過表象的揣摩更有厚度與內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