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閉選單
2025/04/02
不模仿自然,要成為自然
文/賴永洲.阿特文創總經理

當我們進行表演練習或排練戲劇小品時,常常會聽到一句話:「可以再自然一點嗎?」
那麼,什麼是「自然」?

有人說——
自然,就是放鬆身心。
自然,就是做出最直覺的反應。
自然,就是專注傾聽對手的每一句話。
自然,就是看見對手,不只是看見他的表情、語氣,甚至能感受到他內在的狀態。
自然,是在情境中,真切地感受每一個人、每一件事、每一個物。

這些描述乍聽之下似乎具體而有道理,然而許多演員在試圖「表現自然」的過程中,卻不自覺地進入一種「刻意營造的狀態」——從外表看起來,他們似乎很努力地在「聽」、「感受」、「反應」,但這一切往往還是「做出來的」,而非自然而然的流露。

真正的自然,不是「模仿自然的樣子」,而是「誠實地活在當下」。
要做到這一點,第一步是:認識自己。

「認識自我」是每一位演員終其一生都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。
這不只是知道自己的名字、年齡或喜好,而是深入理解自己的性格、價值觀、恐懼、慾望、人生的目標與選擇的脈絡。
而這個過程,絕非短短幾小時或幾天就能完成——它像是剝洋蔥,需要層層揭開、誠實面對,甚至要有面對內在真相時的勇氣與耐心。

認識自己,其實就從日常生活開始。

舉個例子:
你隔天早上8點有一場重要的面試,但前一晚你和好友相約看世足賽,喝了幾杯,結果凌晨三點才睡。臨睡前還不忘設好兩個鬧鐘,提醒自己早起燙襯衫、洗澡,準備從容赴約。
隔天醒來時,卻發現鬧鐘不知為何掉在地上,時間是7:43,你滿頭大汗跳下床,邊刷牙邊流血,來不及洗澡、來不及整燙,只能穿著皺巴巴的襯衫,塞了張衛生紙在嘴裡衝出門。匆忙搭上計程車,好不容易7:57抵達會場,鬆了一口氣,低頭一看——你穿的是拖鞋。

這樣的經驗,或許荒謬,卻真實。
身為演員,我們不只是重述這段故事,而是從中觀察與記錄整個過程中自己的心理狀態、身體反應、語言節奏、思緒流動——所有這些,都是表演的素材,是生命的記憶。

這只是一個生活片段,還有更多值得探索的時刻:
排隊等車時的不耐、看電影時的感動、在海邊遊泳時的自由感、倒垃圾時的厭煩與逃避感…每一個日常時刻,都是通往自我認識的門。

演員的功課,不只是排練,更是在生活中持續地觀察與記錄自己的行為、感受與選擇。
將這些感受誠實地保留下來,並在排練或演出時,重新喚醒與應用,這樣一來,我們的表演不再是「模仿」,而是「活出」。

每天的生活,都在提供素材給演員。
每天的自己,都值得被看見、被傾聽。
當你願意這樣去認識自己,你的「自然」,將不只是技巧,而是一種內化的存在狀態——那就是表演最迷人、最真誠的樣貌。